含羞草

含羞草

138人浏览 2023-09-27 16:46:30

含羞草,中药名。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全草。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具有凉血解毒,清热利湿,镇静安神之功效。常用于感冒,小儿高热,支气管炎,肝炎,胃炎,肠炎,结膜炎,泌尿系结石,水肿,劳伤咳血,鼻衄,血尿,神经衰弱,失眠,疮疡肿毒,带状疱疹,跌打损伤。

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
  • 一对一沟通
  • 专业化培训
  • 规范化服务
  • 多维度保障
医草轩客服微信二维码

扫码添加客服

获得更全面的服务

名称

含羞草


别名

知羞草、怕羞草、喝呼草、怕丑草、望江南、惧内草、感应草。


药材类别

全草类


性味

甘,寒,有毒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味甘,性寒。
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甘,寒,有小毒。

③《实用中草药》:性微寒,味微苦。


归经

心;肝;胃;大肠经


入药部分

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全草。


产地和分布

生于旷野、山溪边、草丛或灌木丛中。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

形态特征

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,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轴,每一根羽轴上生着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,总柄很长,基部膨大成叶枕,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、羽轴和叶柄的基部,都有一肥大部分,叫叶枕。叶为回羽状复叶,羽片2~4个,掌状排列,小叶14~48个,长圆形,长0.6~1.1厘米,宽1.5~2毫米,边缘及叶脉有刺毛。约在盛夏以后开花,头状花序长圆形,2~3个生于叶腋。花淡红色,花萼钟状,有8个微小萼齿,花瓣四裂,雄蕊四枚,子房无毛。荚果扁平,长1.2~2厘米,宽约0.4厘米,边缘有刺毛,有3~4荚节,每荚节有1颗种子,成熟时节间脱落。花期9月。
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30-60g;或炖肉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
注意事项

孕妇忌服。本品有麻醉作用,内服不宜过量。


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

凉血解毒;清热利湿;镇静安神。主感冒;小儿高热;支气管炎;肝炎;肠炎;结膜炎;泌尿系结石;水肿;劳伤咳血;鼻衄;血尿;神经衰弱;失眠;疮疡肿毒;带状疱疹;跌打损伤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止痛消肿。

②《本草求原》:敷疮,
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眼热作痛。

④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清肝火,治小儿疳积,肝火上亢,外治疮疡作痛。

⑤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安神镇静。

⑥《实用中草药》:清热利湿。治深部脓肿,肠炎,胃炎,疝气,小儿疳积。


附方

①治神经衰弱,失眠:含羞草一至二两(干品)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②治带状疱疹:含羞草鲜叶捣烂外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
(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,内容仅供参考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)


服务评价

暂无数据